江南体育官网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发布时间:2024-03-10 01:05:13 来源:JN江南官方 作者:江南app官方网站
系统概述

  《四川省深化科研项目评审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深化省级科研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体系,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项目绩效水平显著提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完善科研项目指南编制机制

  (一)优化项目指南编制工作。鼓励相关部门、行业、地方以及产业界、科技社团、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项目指南编制工作。项目指南内容要广泛吸纳各方意见,既更好体现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科技创新规划、年度科技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又反映各方科技创新实际需求,有条件的可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专家咨询,提高指南的科学性。自然科学类项目指南应关注重大原创性、颠覆性、交叉学科创新等;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指南应注重研究的方向、学术创新、社会效益、实践价值等。项目体量应大小适中,目标集中明确。精简科研项目申报要求,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环节。

  (二)分类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根据分类原则,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编制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要设置绩效目标。一般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承担单位。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确定的项目、突发和应急的科技需求项目,或对具有明确目标、技术路线清晰、组织程度较高、优势承担单位集中或突出的重大科技项目,可采取定向委托或定向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对于企业牵头的技术创新项目,应对企业的资质、技术创新能力、财务情况、配套研发资金等提出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共同投入并组织实施。

  (三)完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评审。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应突出原始创新,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创新理论和方法,强化前期应用技术开发和原创成果储备,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四)完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应突出技术支撑,聚焦全省产业发展和公益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推进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创新、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的技术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突出引领产业发展,针对我省“5+1”产业等重点产业的重大需求,注重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衔接,聚焦产业化目标,集聚资源,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培育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和高端产业。

  (五)完善成果转化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应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创新产品、开展产业化示范,强化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科技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科技创新示范、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六)完善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项目评审。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应突出能力提升,重点支持科研基础条件、科学研究、工程化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园区、科学技术普及、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和产业化服务能力。培育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支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年大学生等开展创新创业,发展壮大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及人才等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省属科研院所稳定发展。加强创新决策科学化等软科学研究。

  (七)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公正、科学、明确的项目评审工作机制,明确评审专家、工作人员等各方责任,确保项目评审公正科学。按照不同立项方式,采取合理的评审程序和方法,同一轮次同一类型的项目实行同一种评审方法。实行分类评审,不同类别的科技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申报和评审中综合考虑负责人和团队实际能力以及项目要求,不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荣誉性头衔、承担项目、获奖等作为限制性条件。探索建立对重大原创性、颠覆性、交叉学科、自由探索创新项目等的非常规评审机制。建立完善项目预算动态调整备案机制,提高评审质量。保密项目评审管理按国家科技保密有关规定执行。

  (八)优化项目评审方式。合理确定项目评审方式、时间安排、专家评审项目数等,加强项目评审的统筹管理。项目(课题)评审可采取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答辩评审、通讯评审、咨询论证等方式,以网络评审为主。会议评审前应及时组织专家审阅申报材料,确保专家充分了解申报项目情况;合理确定项目汇报和质询答辩时间。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亲自汇报答辩,不在项目申报团队内的人员不得参与答辩。进一步优化预算评审工作,简化流程和手续,只针对拟立项且财政支持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前补助项目开展预算评审。

  (九)强化项目评审全过程监督。推行评审诚信承诺、评审回避、信息系统记录等措施,实现评审全过程的可查询、可追溯。允许项目申报人在评审前提出回避单位及个人,评审专家如与评审对象有亲属关系、重要利益关系,应主动提出回避。建立项目负责人科研背景核查制度,对立项公示期间存在异议的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业绩、经历、诚信情况调查,确保符合项目要求。

  (十)优化项目验收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可采取网络验收、会议验收、现场验收、审核验收等形式,进一步优化项目验收工作流程,减少科研人员负担。积极推行委托验收,探索试点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验收,提高项目验收质量和效率。财政支持经费20万元及以下的项目验收,采取审核验收方式,依照项目任务合同书的考核指标对验收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后补助项目采取事后奖补方式,不进行评审验收,但要加强立项审查。

  (十一)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依据项目任务合同书在项目实施期末进行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重点考核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充分利用好单位内外部审计结果,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结题财务审计报告可作为项目验收的直接依据。加强第三方中介机构管理,提高项目验收服务质量。

  (十二)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自由探索类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财政支持资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以承担单位自我管理为主,一般不开展过程检查。

  (十三)强化项目验收管理责任。项目承担单位对本单位科研成果、项目验收管理负主体责任,要组织对本单位科研人员拟公布的成果进行真实性审查,及时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相关要求做好项目验收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应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组织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严格依据任务合同书确定的目标、指标和验收工作规定进行评价。非涉密的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前,应在遵守知识产权保律法规的前提下,纳入科技报告系统,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涉密的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应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执行。

  (十四)完善省科技专家库。研究制定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完善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四川省科技专家库。完善专家入库标准,强化推荐单位对专家信息的审核把关责任。建立入库专家信息更新机制,及时补充高层次专家,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更好地为项目评审服务。持续推动与其他省市专家共享共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专家库资源,加快汇聚一批高水平评审专家。

  (十五)完善评审专家遴选规范。合理确定评审专家遴选条件和专家组组成原则,以同行评审为基本原则,主要选取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参与评审,充分考虑其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与产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项目,还应选取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企业专家参与评审。邀请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审,扩大企业专家参与项目评审比重。

  (十六)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的科研诚信记录,严格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对违反科研诚信的专家应移出专家库并进行诚信记录。

  (十七)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标准。根据项目类型建立不同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以研发质量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估制度,主要评价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对创新能力提升、标志性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产业升级产生的长远影响,适当降低论文、专利数量以及经济效益等短期量化指标的权重,推动项目管理从重数量、重过程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

  (十八)严格依据任务合同书开展绩效评价。项目申报书和任务合同书要有科学、合理、具体的项目绩效目标和适用于考核的结果指标,并按照关键节点设定明确、细化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进度严重滞后或难以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及时予以调整或取消后续支持。强化契约精神,严格按照任务合同书的约定逐项考核结果指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作出明确结论。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调整、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探索推行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价模式,加强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规范和监督,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结果负责制和信用评价机制。

  (十九)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绩效评价。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分类评估目标完成、管理、产出、效果、影响等绩效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代表性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评价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推广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项目重点评价科研成果创新性、先进性、产业化前景、经济效益或产品的创新性、先进性、市场前景、自主知识产权等,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计划项目重点评价创新基地的基础条件、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及结构优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能力和成效、服务绩效等。科技创新人才项目重点评价人才的研究水平、发展潜力及团队研究实力、条件支撑等。

  (二十)建立统一完备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申报管理、评审管理、立项管理、验收管理、科研诚信管理、专家库管理,实现项目申请、受理、评审、立项审批、任务合同书签订、项目调整、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全环节信息化,做到项目管理实时监控、全程监督和及时预警。

  (二十一)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落实《四川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公开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奖励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发现、原创性重大的技术发明、经济社会价值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奖励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符合四川省情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奖励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术性、突出导向性、提升权威性、彰显荣誉性。健全完善科技奖励提名制度、公示制度、信誉制度,合理调整奖励对象,适度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

  为有效服务四川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重大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引导科技人才在川合理布局和向科研活动一线流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明确科技人才评价对象和标准

  (一)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主要是以认识自然现象,获取可观察事实规律、理论等新知识为目。


江南体育官网下载
上一篇:委员履职丨刘思德:构建基础研究科研机构分类稳定支持
下一篇:重磅!高校辅导员评职称有变取消论文、项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