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人民网的一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稿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文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随后,这场将基因编辑实践于的研究引起了来自中国科学界的强烈反弹,对于该研究能成功通过伦理审查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事件相关各方也表态不一。
据一份网传《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贺建奎的上述实验正是在该院进行的伦理审查。
查询工商资料可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法人代表为林玉明,注册资本4000万元,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控股92%。而“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是注册在北京的“和美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后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也均为林玉明。
而林玉明本人曾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用“莆田系第二代”的身份表示:“莆田系,以前大家不看好,口碑很差,这两年是一个难得的调整机会。我看好莆系医院的未来,它更贴近市场,更了解中国。”
不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于11月26日下午回应《新京报》称,“医院和贺建奎没有过合作。该项目不是在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医院出生的。”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写明,贺建奎的这项CCR5基因编辑项目起止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项目类别为科研项目。
申请书还写到,“本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落款处明确,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贺建奎项目的审批意见是:“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并有龙宏、黄华锋、褚振忠、王菘等7人的签名。
不过,据《南方都市报》11月26日下午报道,上个月刚刚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表示,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其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秦苏骥因此表示,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几名前同事表示,自己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另外,秦苏骥回应《深圳商报》称,“申请书上的所有签名者均确有其人,刚才访问了部分签名者,他们表示,笔迹是真实的,但对此事件确没有任何印象。”
尽管人民网稿件只字未提贺建奎的所属学校。不过通过查询可知,贺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南科大官网显示,其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 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方向为基因测序技术、免疫基因组学、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
11月26日下午,贺建奎的助理对《科技日报》回应称,该项研究只是“科学家(贺建奎)的自主探索”。
不过,在海外社交网站YouTube上,澎湃新闻记者却发现了一段由“The He Lab”于11月25日上传的一段4分43秒的视频。该视频详细用中英双语字幕介绍了这项研究。
贺建奎本人出镜演讲称:“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几周前诞生了,她们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现在她们和妈妈葛女士和爸爸马先生一起平安出院回家。”
贺建奎在视频中称,葛女士通过常规试管婴儿技术开始怀孕,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将丈夫的精子注入卵子后,贺建奎团队还注射了一点点蛋白质和指引信号,去做基因手术。在露露和娜娜还是单细胞的时候,去关闭艾滋病毒感染的大门。“简单说就是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贺建奎在视频中还说,当马先生看到他女儿的时候,他说,“我下半辈子有了牵挂,也有了期盼,要为太太和女儿好好生活。” 贺建奎说,马先生并不想要定制宝宝,只想要让孩子能预防疾病,并且平平静静茁壮成长。
贺建奎也在视频中坦言,“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将于11月27日至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联合举办,举办场所为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
11月26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称: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